7月12日上午,食品營養健康工程與智能化加工研究中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師生交流會,邀請暨南大學餘穩穩博士就“SEC-DRI-MALLS聯用技術測定澱粉分子結構及其應用”主題進行學術分享,另有4位2021級碩士研究生進行了文獻閱讀彙報,研究中心共40餘名師生參與活動。
餘穩穩博士主要從澱粉多層級結構、澱粉結構對其功能性質的影響、澱粉合成-分子結構-功能特性解析、體積排阻色譜及示差檢測器、激光光散射檢測器工作原理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并着重對SEC-DRI-MALLS聯用技術在澱粉分子結構表征及分子量測定、質量分布等方面的應用實例進行了深入講解。餘博士的報告讓師生們對體積排阻色譜及利用示差折光及光散射法測定分子量原理、應用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報告之後,餘博士與參會人員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讨論,通過交流,有助于高效應用配置的體積排阻色譜/非對稱場流聯用-動态激光光散射、十八角度靜态激光光散射、紫外、示差折光及黏度檢測器,為後續開展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支撐。


主題交流後,2021級研究生李書媛、李益玲、湯夕瑤、賴夢婷分别針對殼聚糖/脫脂小球藻生物降解膜、羧甲基澱粉/黃原膠組合微膠囊提升活性物質穩定性、小麥胚芽肽抑制α-葡萄糖苷酶、膳食多酚消化代謝及生物活性等内容,彙報分享了最新學術文獻,并對後續研究計劃做了介紹。
此次交流會是食品營養健康工程與智能化加工研究中心本學期組織召開的最後一次交流會,本學期共開展15次,已經成為中心固定的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定期邀請領域内專家學者做主題報告,聽取學生研究進展,進一步提升中心的學術氛圍。
嘉賓介紹
餘穩穩,昆士蘭大學博士,現為暨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谷物化學、碳水化合物食物體外消化測試及數據分析模型建立、啤酒生物發酵技術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廣東省基金等基金項目8項,并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财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聯合資助合作研究項目。在谷物澱粉-蛋白相互作用關系研究、澱粉精細結構-功能性質解析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原創性成果,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期刊論文19篇,含ESI高被引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