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快訊
    不同生長期大麥苗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研究
    發布時間:2022-11-29

    成果介紹


    Assessing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grasses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s

    2022年3月,太阳成集团tyc234cc食品營養健康工程與智能化加工研究中心闫景坤教授(第一作者)在國際食品期刊《Food Bioscience》(IF: 5.318, 中科院二區)發表了題為“Assessing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grasses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s”的研究論文。


    内容導讀


    大麥 (Hordeum vulgare L.),一年生大麥屬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僅次于小麥、大米和玉米的第四大谷物。大麥苗(Barley grass,BG),指進入生殖階段前的幼苗,由根莖和葉組成。研究表明,大麥苗富含多酚、類黃酮、生物堿、葉綠素、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E和其他有益于人體的物質。大量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表明,大麥苗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益處,包括免疫調節、抗氧化、預防肥胖、抗高脂血症、抗糖尿病以及抗抑郁功能。在傳統上,大麥苗常用于治療炎症和心血管疾病。

    目前,大麥苗已經成為日本、韓國和中國流行的功能性食品。在國際上,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大麥苗相關産品,如麥綠素、大麥苗粉、大麥苗飲料等,例如日本著名的“Aojiru”飲料主要成分即為2周齡大麥苗粉。然而,研究表明,大麥苗的生長環境及收割時間對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潛力具有顯著影響。因此,闡明不同階段大麥苗主要植物化學成分、産品質量和生物活性變化對其相關鍵康産品研發有重要意義。

    圖1 從幼苗到抽穗的8個收割期的大麥苗

    本文以大麥苗四個主要生長階段(幼苗期、分蘖期、拔節期和抽穗期)的8個不同收割時間樣品為對象,評價不同生長時期大麥苗的基本組成、植物化學成分、色澤和生物活性的變化規律,揭示大麥苗理化特征與生物活性的潛在關系。為明确高生理活性大麥苗的采收期,提高大麥苗的應用價值和健康産品開發提供理論參考。

    圖2 不同生長期大麥苗的總酚(A)、總黃酮(B)及葉綠素(C)含量


    圖3 不同生長期大麥苗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總抗氧化能力(B)、鐵離子還原能力(C)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D)


    結果表明,大麥苗的生長時期顯著影響大麥苗的基本組成、色澤和氨基酸組成。大麥苗的體外生物活性與總酚含量、總黃酮含量、蛋白質含量和總氨基酸含量成正相關的關系。其中,在苗期Z21和分蘖初期Z23采收的大麥苗總酚含量和總黃酮含量均高于其他組的大麥苗,并顯示出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這項研究工作表明分蘖早期是大麥苗較好的采收時期,具有良好的産品質量和生物活性。


    作者簡介

    闫景坤,博士,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功能化修飾改性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工作。兼職中國菌物學會桑黃産業分會理事,江蘇省蘇北發展特聘專家,江蘇省“企業創新崗”特聘專家(科技副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現代農業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蘇北科技專項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0餘項。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70多篇,入選ESI高被引6篇,ESI熱點2篇,個人H因子26,被引近3000次,50多個國内外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書章2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已轉讓5項。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大學路1号 2号樓2A101室    電話:22862190    Email:smjkjsxy@dgut.edu.cn     郵編: 523808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0500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