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我院闫景坤教授團隊于國際食品頂級期刊《Food Chemistry》在線發表題為“Distinguishing α/β-linkages and linkage positions of disaccharides in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through mass fragmentation and liquid retention behaviour”的研究性文章。論文第一作者為餘祥英博士,通訊作者為闫景坤教授。

文章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814624016182?dgcid=author
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 GOS)是一類重要的益生元,其功能與其結構密切相關。然而,由于單糖組成和糖苷鍵的不同,GOS的組成複雜且存在多種異構體,這對GOS各組分的表征提出了挑戰。本研究基于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種将親水相互作用色譜保留時間和串聯質譜裂解規律相結合的策略來鑒定GOS中二糖糖苷鍵的α/β構型和糖苷鍵的連接位置。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高活性GOS産品的開發和質量控制。

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C12H22O11+Na-C6H10O5]+/[C12H22O11+Na]+ (Im/z203/Im/z365)的峰強比值可以識别GOS中二糖的α構型和β構型;基于[C12H22O11+Na-H2O]+/[C12H22O11+Na]+ (Im/z347/Im/z365)和[C12H22O11+Na-C4H8O4]+/[C12H22O11+Na]+ (Im/z245/Im/z365)的峰強比值,以及化合物在親水相互作用柱上的保留時間規律則可進一步識别GOS中二糖的(1→2)、(1→3) 、(1→4)和(1→6)鍵。該方法已成功應用于含GOS食品樣品(包括奶粉、米粉、飲料、酸奶)中的二糖結構表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思路可進一步延伸至聚合度大于2的GOS的結構表征以及GOS的結構-特異性健康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餘祥英,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講師,主要從事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在食品藥品領域的分析研究。先後已主持完成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2項,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1項,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

闫景坤,博士,教授,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院長。主要從事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功能化修飾改性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工作。東莞市特色人才,江蘇省蘇北發展特聘專家,江蘇省“企業創新崗”特聘專家,食品工業科技青年編委主任委員,糧油科技(英文)期刊青年編委,Food Bioscience期刊Guest Editor。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訪問學者。獲2022年度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23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現代農業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蘇北科技專項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0多項。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90多篇,入選ESI高被引7篇,ESI熱點2篇,個人H因子38,被引近4000次。入選2021、2022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
【撰稿、一審:餘祥英;二審:闫景坤;三審:謝炯标】